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会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周刊,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信息情报部门所列的核心期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医学动态 、疑难病例析评、循征病例报告、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专题笔谈、心理与疾病、国内外学术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药与临床、临床医学影像、读者来信等栏目。刊物面向国内外全体临床医师,各级医院的医护及医疗技术与管理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动态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376-24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37/R
邮发代号: 2-588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1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4.00
杂志荣誉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出版周期:周刊
-
腰椎后路手术应用不同输血方式对出血量及引流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应用不同输血方式对出血量及引流量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共有183例因腰椎疾病行初次手术的患者,男74例,女109例,年龄31~81岁,平均56.6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腰椎管狭窄症69例,腰椎滑脱症32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2例.单节段手术共83例,双节段手术共100例.术中无输血34例,自体血回输109例,输注同种异体血20例......
作者:邹海波;绳厚福;李中实;郝庆英;赵景鑫;陈栋;王思;冉强 刊期: 2014- 05
-
痉挛性脑瘫的神经外科个性化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痉挛性脑瘫的神经外科个性化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治疗452例痉挛性脑瘫的临床资料.182例肢体多组肌群痉挛的患者行选择性颈、腰骶部后根神经切断术(SPR),270例单一肌群痉挛的患者行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SPN),116例合并肌腱挛缩和肢体畸形者同时行肌腱延长或切断及骨科矫形手术,46例合并流涎及徐动者同时行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
作者:陈建设;王迎宾;刘义宾;杨永飞;马云富;王世杰 刊期: 2014- 05
-
皮质下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非痴呆型患者认知恶化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
目的探讨皮质下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型(VCIND-SIVD)患者认知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方法详细记录96例来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6个月以上的VCIND-SIV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神经心理学特点,随访1年后再次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对研究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
作者:谭诚;彭文宏;邓彦 刊期: 2014- 05
-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AAA)腔内治疗的效果及其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02年2月至2013年2月13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69~88岁,平均(76±5)岁.动脉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10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13例术前均完成CT动脉造影(CTA)检查,急诊行腔内修复术(rEVAR).结果13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其中1例患者出现造影剂肾......
作者:杨根欢;刘昌伟;李拥军;刘暴;叶炜;倪冷;宋希涛 刊期: 2014- 05
-
网络游戏成瘾者颞顶联合区功能连接的静息态fMRI研究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颞顶联合区作为注意网络的组成部分在网络游戏成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网络游戏成瘾者以及健康志愿者各17例,利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了解两组的网络成瘾自测(IAT)评分的差异,并通过神经心理学测评了解两组注意功能的差异;利用静息态fMRI扫描,数据采集后进行预处理,分别以左、右颞顶联合区为感兴趣脑区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比较两组之间颞顶联合区功能连接的变化情......
作者:袁季;钱若兵;林彬;傅先明;魏祥品;翁传波;牛朝诗;汪业汉 刊期: 2014- 05
-
炎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炎性腹主动脉瘤(IAAA)的治疗效果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7例IAAA病例资料,男16例,女1例,平均年龄52~79(67±8)岁.药物保守治疗4例;外科开放手术5例;腔内修复术(EVAR)8例.结果随访期间无动脉瘤相关性死亡.药物保守治疗组平均随访(10±6)个月,1例患者中转EVAR,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瘤体直径分别减小2和......
作者:张敏宏;郭伟;杜昕;刘小平;尹太;贾鑫;熊江;马晓辉;张宏鹏 刊期: 2014- 05
-
自身免疫性痴呆八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8例自身免疫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3例,女5例,年龄45~72岁.急性起病3例,亚急性起病1例,慢性起病4例;波动性病程6例.多发性硬化3例,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2例,桥本脑病、未分类自身免疫性脑病以及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各1例;8例患者均伴不同程度记忆力下降......
作者:张伟赫;矫毓娟;李旭东;贾树红;王康;刘尊敬;焦劲松 刊期: 2014- 05
-
海马低频电刺激对KA点燃大鼠GABAA受体α1和β2亚基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海马低频电刺激(LFS)对海人酸致痫大鼠海马突触内GABAA受体α1和β2亚基表达的影响,了解LFS对癫痫的治疗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n=10只:(1)癫痫组:立体定向下将海人酸(KA)注射至左侧海马建立KA点燃模型;(2)假手术组:KA点燃后只在右侧海马植入电极而不进行LFS;(3)LFS治疗组:KA点燃后在右侧海马植入电极并进行LFS;(4)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
作者:杨光明;王峰;李杨;申法政;杨武;李子标;张震;孙涛 刊期: 2014- 05
-
高尔基体蛋白73在肝细胞癌诊断及预测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清GP73是否可作为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标志物,是否与HCC疾病进展相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广东省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59例HCC患者、2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33名健康受试者外周血血清GP73含量,分析GP73在HCC诊断与疾病进展中的作用.结果HCC患者GP73浓度在CP分级A、B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年龄、性别、BCLC分期、乙型肝......
作者:赵岩;李勇;胡宝山;何旭;黄建文;占美晓;陆骊工 刊期: 2014- 05
-
超声重复辐照孕鼠对子代海马NMDA受体NR1、NR2B亚单位表达及其突触结构的影响
目的明确不同剂量超声重复辐照孕鼠对仔鼠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NR1、NR2B亚单位表达及突触结构的影响,探讨超声辐射对仔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超声于孕6d、12d、18d重复辐照孕大鼠0min、4min、20min(分别为对照组、4min组及20min组),每组8只,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2月龄仔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通过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锥体......
作者:李萍;王培军;张炜;王国良;陈苏宁 刊期: 2014- 05
动态资讯
- 1 TaqMan-MGB探针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JAK2V617F突变
- 2 第258例 肢体活动障碍一颅内占位一肺部结节一两肺磨玻璃影
- 3 肾动脉狭窄合并心力衰竭:若真若迷离
-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昼夜变化规律的研究
- 5 超急性期脑缺血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网络信号变化的实验研究
- 6 对雾化吸入激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看法
- 7 Ⅰ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的3.0T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分析
- 8 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口服镇痛药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镇痛的效果
- 9 干扰素α对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的抑制作用
- 10 糖尿病并发症统一机制学说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11 多系统萎缩患者的认知、情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 12 临床路径软件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价
- 13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对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 14 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夹闭基底动脉远端动脉瘤的疗效
- 15 帕金森病睡眠量表中文版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信效度研究
- 16 红霉素耐药肠球菌的质粒接合试验
- 17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125I放射性胆道支架表面径向剂量分布
- 18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的专家共识(2008)
- 19 预防性应用表面活性剂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的研究
- 20 衰老及生物学年龄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