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会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周刊,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信息情报部门所列的核心期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医学动态 、疑难病例析评、循征病例报告、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专题笔谈、心理与疾病、国内外学术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药与临床、临床医学影像、读者来信等栏目。刊物面向国内外全体临床医师,各级医院的医护及医疗技术与管理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动态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376-24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37/R
邮发代号: 2-588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1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4.00
杂志荣誉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出版周期:周刊
-
人骨形成蛋白-2和透明质酸对脑胶质细胞瘤侵袭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透明质酸(HA)对C6胶质细胞瘤体内侵袭的影响.方法将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pEGFP-N3质粒体外转染C6胶质瘤细胞,将C6阳性克隆以立体定向法植入SD大鼠脑实质内,建立大鼠胶质瘤移植模型.移植瘤区给予不同剂量的rhBMP-2和HA,用病理检查、流式细胞计数、荧光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rhBMP-2和HA对胶质瘤侵袭的影响.结果稳定转......
作者:章翔;吴景文;李侠;付洛安;高大宽;白红民;刘先珍 刊期: 2002- 02
-
丙型肝炎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联合基因免疫实验研究
目的为HCV/HBV重叠或混合感染的防治寻求新的高效联合基因免疫策略.方法分别将与HCV核心区基因互补的cDNA和HBV核心区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RSC),构建pRSC-HBV/HCV,转染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免疫Balb/c小鼠,用酶联免疫法、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及荷瘤试验观察小鼠体液免疫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结果pRSC-HBV/HC......
作者:邓涛;范公忍;陈天宝;陈乃玲;胡大荣;王孟薇;贾克明 刊期: 2002- 02
-
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对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外科处理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左下肢静脉曲张或慢性肿胀46例,行介入治疗32例,进腹行髂静脉松解、右髂动脉后置吻合8例,髂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6例,同时或二期手术处理大隐静脉及股静脉瓣膜41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取栓后行左髂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25例,髂-下腔静脉搭桥11例.随访6~66个月.结果无手术死亡......
作者:李晓强;余朝文;聂中林;周为民 刊期: 2002- 02
-
白细胞介素10抑制枯否细胞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激活的研究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与枯否氏细胞(KC)共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激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肝脏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及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来分离培养HSC和KC;将原代培养2d的HSC和KC分为HSC单独培养、KC单独培养和HSC与KC共培养3大组,分别加2ng/ml和20ng/ml的IL-10处理.2d后,分别采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
作者:冷希圣;魏玉华;彭吉润;张佑彬;吕建锋;杜如昱;翁山耕 刊期: 2002- 02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诱导人单核细胞合成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的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肽对免疫细胞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人单核细胞株为体外实验模型,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作用于脂多糖活化的单核细胞,用ELISA测定其分泌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采用逆转录多聚酶联链反应(RT-PCR)检测IL-8mRNA的表达,利用48孔微型趋化小室分析单核细胞对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趋化活性,并通过受体拮抗剂CGRP8-37了解CGRP对人单核细胞趋化功能的调节作......
作者:何焱玲;朱铁君;丁桂凤;夏冬岚;范少光 刊期: 2002- 02
-
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小鼠肝细胞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鼠肝细胞株BRL细胞生长及其胞内信号传导抑制Smad7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HTH〗方法按照细胞与TGFβ1共同孵育的时间将实验分为TGFβ刺激0min组、90min组和24h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Smad7mRNA、蛋白的表达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TGFβ1刺激0min组、90......
作者:程计林;周欣;徐芹芳;李定构;高志刚;霍玉青 刊期: 2002- 02
-
白细胞介素4和10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及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4和IL-1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我国儿童哮喘的易感性和临床表型的关系,以及对细胞因子产生的调节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L-4和IL-10基因启动子区4个多态性位点,对168例哮喘患儿及53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了各位点为纯合型的哮喘患儿33例进行体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
作者:张嘉琳;陈虹;胡良平;伏瑾;张惠芹;陈育智 刊期: 2002- 02
-
自体骨骼肌星状细胞心肌成形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不同途径在心肌梗死的不同时期移植自体骨骼肌星状细胞,观察其移植后能否在心肌梗死区进一步增殖分化,形成心肌样横纹肌组织.方法采用冠脉结扎与C形环冷冻相结合于犬左室游离壁做心肌梗死Ⅰ区,在其邻近位置单纯冷冻法做心肌梗死Ⅱ区.A组:在心肌梗死后立即将二咪基苯吲哚(DAPI)标记的骨骼肌星状细胞悬液经冠状动脉及肌壁分别注射到自体犬的两个心肌梗死区.B组:在心肌梗死形成10~14d后,二次开胸行自体......
作者:王立新;高长青 刊期: 2002- 02
-
新基因ANGPTL4的克隆及其在血管新生中的功能研究
目的克隆新基因ANGPTL4,并探讨其功能.方法采用以细胞生长为基础的功能筛选方法筛选人胎盘cDNA文库,结合RACE-PCR方法克隆到一个人全长新基因ANGPTL4,用RH-PCR方法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用原核表达系统对重组ANGPTL4进行蛋白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原代猪主动脉内皮细胞(PAEC)体外迁移试验、PAEC体外浸润试验、PAEC体外管状试验及小鼠体内栓子形成试验探讨......
作者:朱洪新;李锦军;覃文新;何祥火;万大方;顾健人;杨艳华 刊期: 2002- 02
-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D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进行第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足叶乙甙或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分次全身照射进行预处理,其中9例加用卡氮芥;第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4~10个月进行第2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足叶乙甙或阿糖胞苷+环磷酰胺+马法兰.结果所有患者两次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第1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作者:张伯龙;黄文荣;达万明;张占强;姚善谦;高春记;韩晓萍;吴晓雄;王全顺;于力;张苗;靳海杰 刊期: 2002- 02
动态资讯
- 1 第276例 乏力—纳差—低钠血症—颈部肿物
- 2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
- 3 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手术的现状与未来
- 4 EPOR抗体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检测价值
- 5 细胞DNA含量和 S期比率等指标对大肠癌预后意义的评价
- 6 4-羟基他莫昔芬对体外培养前列腺平滑肌细胞的作用
- 7 母患骨质疏松的女儿呈低峰值骨量吗?
- 8 胎盘生长因子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 9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70例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 10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
- 11 急诊头晕的病因分层特点分析
- 12 PET-MRI影像融合技术在胶质瘤的活组织检查和手术中的应用
- 13 拉帕替尼对比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荟萃分析
- 14 5α-还原酶在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15 应激性溃疡防治专家建议(2018版)
- 16 患者血液管理——术前贫血诊疗专家共识
- 17 罗匹尼罗治疗帕金森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溴隐亭对照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 18 骨髓印片在骨髓细胞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 19 携带p53基因的重组1型单纯疱疹病毒溶瘤特性的实验观察
- 20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及细胞角蛋白19 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