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会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周刊,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信息情报部门所列的核心期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医学动态 、疑难病例析评、循征病例报告、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专题笔谈、心理与疾病、国内外学术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药与临床、临床医学影像、读者来信等栏目。刊物面向国内外全体临床医师,各级医院的医护及医疗技术与管理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动态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376-24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37/R

邮发代号: 2-588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1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4.00

杂志荣誉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出版周期:周刊
期刊荣誉: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41期文章
  • 17α-羟化酶缺陷症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目的探讨发生在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的罕见股骨颈骨折的诊治方法.方法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的体检和辅助检查.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并对股骨颈骨折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分子遗传学研究明确诊断并探究其基因基础.结果病史、体检和辅助检查支持17α-羟化酶缺陷症的诊断.对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在椎管内麻醉下施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恢复患肢功能.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该患者为CYP17A1基因纯合突变,第6号外显......

    作者:杨明辉;吴新宝;李庭;王满宜 刊期: 2006- 41

  • 采用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三叉神经鞘瘤

    目的探讨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三叉神经鞘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三叉神经鞘瘤病人的疗效.结果27例病人中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颅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改善18例,无明显变化4例,加重5例,出现新的颅神经麻痹4例(不完全性麻痹);2例出现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经腰穿置管脑脊液引流和抗生素治疗痊愈.本组无术后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48个月......

    作者:徐淑军;李新钢;张文华;陈腾;王磊;周茂德 刊期: 2006- 41

  • 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及其丝氨酸磷酸化与酪氨酸磷酸化在感染大鼠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感染大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及其丝氨酸(Ser307)磷酸化和酪氨酸(Tyr)磷酸化在胰岛素抵抗(IR)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组和30%组.10%组和30%组大鼠用盲肠结扎穿孔制造感染模型,结扎长度分别为总长度的10%和30%,对照组为假手术组.3组大鼠分别在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取空腹血和后腿腓肠肌后处死.测定血浆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

    作者:燕晓雯;李维勤;王晓东;黎介寿;李宁 刊期: 2006- 41

  • 外周血差异显示编码3mRNA定量检测在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与治疗监测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外周血差异显示编码3(DD3)mRNA定量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对35例未治疗前列腺癌、58例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癌、5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和1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外周血DD3mR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并对DD3mRNA诊断及疗效监测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未治疗前列腺癌组外周血DD3mRNA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后前列腺癌组、前列......

    作者:翁志梁;余凯远;毛晓露;陶志华;陈晓东;吴秀玲;胡元平;王思齐;李澄棣;陈占国 刊期: 2006- 41

  • 应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在治疗梗阻性脑积水中手术方法、效果和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手术后并发症的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行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55例患者中54例造瘘成功,1例因三脑室底布满血管网不能造瘘,50例效果良好,4例患者无效,于造瘘后3个月内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8例,1例患者4个月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又行钻孔外引流术.头皮下积液8例,手术......

    作者:宗绪毅;张亚卓 刊期: 2006- 41

  •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发病机理及预防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48h后,停用机械通气和拔除气管导管后48h内发生的新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不包括非创伤性机械通气)[1].VAP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类型之一,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VAP发生率高.与无VAP患者相比,VAP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成本高,死亡率高.宿主的呼吸道防御机制破坏和病......

    作者:叶俊;修清玉 刊期: 2006- 41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前景

    目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方法非常有限,尚无能够减缓病情发展和功能损伤的有效措施.因此,许多制药公司都纷纷致力于探索并研发新的、更有效的、能从根本上控制疾病进展的药物[1,2].......

    作者: 刊期: 2006- 41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评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居全球死因的第四位[1],居美国致残病因的第二位,因此,临床上需建立一套更简便可靠的方法评估患者的预后.目前对于支气管扩张、肺囊性纤维化和伴不可逆气流阻塞的慢性哮喘是否应归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仍存在争议,两项指南根据已有的临床证据将[2,3]COPD的范畴定义为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两者兼有.以往认为COPD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过程,干预措施少,预后差,缺乏有效的诊治......

    作者: 刊期: 2006- 41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逐渐深入,前景日趋光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第四位死亡原因,美国第二位致残原因,在中国患病率也非常高,广东部分地区COPD患病率在农村较城市为高,农村COPD发病高主要与吸烟和生物燃料的综合作用相关[1].以往曾有人认为COPD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过程,诊断和治疗很难有所作为,很难有减缓病情发展和功能损伤的有效措施.但是,一些专家和制药公司并没有放弃努力,一直在致力于默默无闻的基础研究,并努力寻找和研发新的、......

    作者:白春学 刊期: 2006- 41

  • 多巴胺受体D3的一个功能变异增加特发性震颤发生的危险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表现为以上臂、手、头部和躯干等部位的运动性震颤.ET的人群患病率约为0.3%~4%.ET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认为ET为神经遗传病文,献报道17%~10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

    作者:曹贵方 刊期: 2006-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