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会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周刊,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信息情报部门所列的核心期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医学动态 、疑难病例析评、循征病例报告、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专题笔谈、心理与疾病、国内外学术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药与临床、临床医学影像、读者来信等栏目。刊物面向国内外全体临床医师,各级医院的医护及医疗技术与管理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动态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376-24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37/R
邮发代号: 2-588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1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4.00
杂志荣誉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出版周期:周刊
-
133例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患者临床特点,总结HAE发病规律及临床表现模式.方法通过临床问诊、病历查阅、电话随访、家系调查等方法回顾性分析40个HAE家系133例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1)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肢体和/或颜面、生殖器水肿史.89例(66.9%)患者病程中出现过喉水肿,有4例患者曾经因喉水肿引起的窒息行气管切开术.102例(76.7%)患者有腹部症状包括轻微腹部不适,甚至......
作者:任华丽;张宏誉 刊期: 2007- 39
-
2005年中国十五家教学医院院内获得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监测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15家教学医院分离的医院获得革兰阴性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按设计方案收集非重复的1927株院内获得革兰阴性病原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6类18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数据输入WHONET5.4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被测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均较高,而对于产ESB......
作者:杨启文;徐英春;陈民钧;胡云建;倪语星;孙景勇;俞云松;孔海深;何林;吴伟元;叶惠芬;杨银梅;朱莲娜;郭世辉;季萍;朱震宏;任健康;张利侠;孙自镛;朱旭慧;童明庆;赵旺胜;梅亚宁;刘勇;张智洁;段琼;李丹;刘蓬蓬;王晶;韩丽霞;王辉;谢秀丽 刊期: 2007- 39
-
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表达不同的乳腺癌患者肿瘤特征比较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ER+/PR+的两种类型乳腺癌患者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3124例ER+/PR-或ER+/PR+的乳腺癌患者,比较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法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指标.结果ER+/PR+和ER+/PR-的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峰值均为50岁,显著高于ER-/PR-患者的年龄峰值48岁(P<0.05).且ER+/PR-的乳腺癌较ER+/PR+者肿瘤直......
作者:周力恒;殷文瑾;陆劲松;狄根红;吴炅;沈坤炜;韩企夏;沈镇宙;邵志敏 刊期: 2007- 39
-
初发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初步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预测减少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主要干预方式,以指导脑卒中患者采取正确治疗措施及良好的生活方式.方法选择初次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的住院患者18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职业以及疾病特征等.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结果有否进行康复治疗、卒中前性格、家庭关系、年龄、有无合并症、经济状况等因素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有否......
作者:兰月;徐光青;胡昔权;李奎;陈小妹 刊期: 2007- 39
-
致唐氏综合征胎儿大脑皮质发育异常的HC21基因的筛查和鉴定
目的通过比较唐氏综合征(DS)和正常胎儿大脑皮质中的基因差别表达模式,初步筛选出与DS大脑皮质发育异常、乃至与智力低下发生密切相关的人类21号染色体基因(HC21),为搭建21三体(T21)智力低下发生的分子网络奠定基础.方法利用AffymetrixU133A基因芯片分析HC21基因在20周DS和正常胎儿大脑皮质中的差别表达模式,利用半定量RT-PCR和反向Northern印迹杂交对筛选出的HC2......
作者:郁卫东;梁蓉;杨丽君;尚美;沈浣;关菁;郭静竹 刊期: 2007- 39
-
应用统计参数图软件分析阿尔茨海默病脑白质葡萄糖代谢变化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白质葡萄糖代谢异常的分布及意义.方法收集13例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AD患者,其中6例有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7例无BPSD,健康对照10名.对所有入组者进行脑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检查;应用统计参数图(SPM2000)对PET图像进行以像素为基础的统计学处理.结果(1)AD患者存在广泛的白质葡萄糖代谢低于健康对照者,较为明显的区域有右侧额叶皮质下白质......
作者:曹秋云;郭万华;杨海龙;沈迪文;赵鹏;江开达;张明园;肖世富 刊期: 2007- 39
-
西酞普兰对体外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及分化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对胎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NP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孕14.5d胎鼠海马,有限稀释法进行单克隆体外培养,分为不同浓度西酞普兰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无血清NPC培养基和胎牛血清促其增殖和诱导分化.四甲基氮唑蓝(MTT)法和免疫荧光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西酞普兰对NP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西酞普兰(1.0μmol/L)干预后第3天至第7天,吸光度(A570mm)显著增高(......
作者:王少华;张志珺;郭怡菁;滕皋军;陈宝安 刊期: 2007- 39
-
热休克瘤细胞裂解物冲击的异基因树突状细胞促进抗肿瘤免疫
目的探讨热休克瘤细胞裂解物冲击的异基因树突状细胞(DC)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应用热休克(43℃,1h)小鼠Lewis肺癌细胞(LLC)裂解物(LhTCL)冲击的小鼠骨髓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DC)作为瘤苗(DC/LhTCL).应用Westem印迹检测可诱导HSP70表达.用FITC-标记的LhTCL和CFSE-标记的异基因DC分别进行体外吞噬和体内示踪实验,藉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流式细胞术......
作者:尤健;王长利;郝希山 刊期: 2007- 39
-
MUC1启动子驱动人钠/碘共转运体基因靶向表达于胰腺癌细胞的研究
目的克隆人Mucin1(MUC1)黏蛋白的启动子序列,并研究其驱动人钠/碘共转运体(hNIS)基因在胰腺癌细胞内的靶向性表达功能.方法利用巢式PCR方法从人胰腺癌细胞株CAPAN-Ⅱ细胞中扩增出MUC1启动子.采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质粒pDC316-MUC1/hNIS.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把pDC316-MUC1/hNIS导入到MUC1阳性的人胰腺癌细胞株CAPAN-Ⅱ、PANC-1和MUC1阴性的......
作者:周泉波;陈汝福;李志花;潘秋辉;周嘉嘉;唐启彬;陈积圣 刊期: 2007- 39
-
临床孤立综合征
85%的多发性硬化(MS)患者是以急性或亚急性的单一白质损害的神经功能障碍形式起病,常表现为单一的视神经炎,或一个孤立的脑干症状,或单纯的部分脊髓症状,这就是所说的临床孤立综合征(CIS).因为CIS常常是MS的早期临床表现,对CIS的研究将为防止MS的进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作者:李宏增;李柱一 刊期: 2007- 39
动态资讯
- 1 采用床旁超声波对重症患者鼻肠管快速定位方法的观察
- 2 不同厚度自体皮片移植对大鼠深Ⅱ°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
- 3 1,25双羟维生素D3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胚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 4 卡氮芥-聚乳酸缓释剂对鼠胶质瘤的抑制作用
- 5 高强度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阴性症状的临床价值分析
- 6 超促排卵妊娠后卵巢扭转5例
- 7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症复杂性呼吸系统受累一例抢救体会
- 8 瞬时干扰PPARγ基因促进酒精诱导下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 9 血友病A合并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六年疗效评价
- 10 血管生长素基因转染5-氮胞苷诱导后的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的实验研究
- 11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家系血浆载脂蛋白B与脉压相关关系的研究
- 12 选择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
- 13 遗传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缺乏症的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 14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失稳的研究
- 15 脑深部病变立体定向活检方法的研究
- 16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突破与瓶颈
- 17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中的疗效分析
- 18 泡膜蛋白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 19 成人发生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特点分析
- 20 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