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会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周刊,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信息情报部门所列的核心期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医学动态 、疑难病例析评、循征病例报告、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专题笔谈、心理与疾病、国内外学术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药与临床、临床医学影像、读者来信等栏目。刊物面向国内外全体临床医师,各级医院的医护及医疗技术与管理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动态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376-24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37/R
邮发代号: 2-588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1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4.00
杂志荣誉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出版周期:周刊
-
T4肺癌侵及心脏大血管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T4肺癌侵及心脏大血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1年9月至2007年1月间T4肺癌侵及心脏大血管接受外科治疗的136例患者临床资料,全组男114例,女22例.年龄28~76岁,中位年龄58岁.根据肿瘤侵犯部位分为侵犯心房组,侵犯上腔静脉组和侵犯肺动脉组.根据手术性质分为完全性切除组和不完全性切除组.根据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分为N0、N1、N2......
作者:牟巨伟;律方;王永岗;李鉴;毛友生;方德康;刘向阳;孟平均;杨林;程贵余;孙克林;张德超;张汝刚;张大为;黄国俊;赫捷 刊期: 2008- 06
-
鲑鱼降钙素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目的调查维持性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情况,并探讨鲑鱼降钙素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56例在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透析患者经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以了解维持性透析患者中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按随机表将108例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在餐中嚼服碳酸钙1500mg,每日2~3次,活性维生......
作者:王世相;李寒 刊期: 2008- 06
-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手术治疗经验,尤其是复杂病例和合并症的处理.方法总结1990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26例病例,行脾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对复杂病例的术中应对措施和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7例合并胰腺囊肿者,因囊肿巨大、且不规则无法完整切除而行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3例因胰腺炎后脾脏与膈肌粘连严重、界限不清,脾脏切除时首先行膈肌局部切开,解剖......
作者:王春喜;李荣;蔡相军;彭正;梁发启 刊期: 2008- 06
-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8例射频消融治疗胰腺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1.1%(2/18)的胰体尾癌患者术后肿瘤标志物从数百降到正常,77.8%(14/18)的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背部放射痛或腹痛减轻,其中6例疼痛完全消失.77.8%(14/18)的患者术后复查B超或CT后发现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全组死亡率为22.2%(4/18),其中3例表现为消化道出......
作者:唐喆;吴育连;方河清;许俊;莫国强;陈祥明;高顺良;李江涛;刘颖斌;王涌 刊期: 2008- 06
-
强脉冲光对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强脉冲光(IPL)照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强脉冲光对目标皮肤进行连续照射,在照射前及照射后取照射部位皮肤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时间点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连续的强脉冲光照射可以显著提高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照射2,3次后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7.9±1.7)×10-4、(11.1±2.4)×......
作者:梅雪岭;赵俊英;崔焱 刊期: 2008- 06
-
Par-4基因沉默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mac基因表达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抗凋亡作用
目的研究Par-4基因沉默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中Smac基因表达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抗凋亡作用.方法原代培养hBMSC.谷氨酸诱导hBMSC凋亡.设计和合成两对针对Par-4基因mRNA的小RNA干扰(siRNA)序列(Par-4-SiRNA-1、2),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转染hBMSC,利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
作者:陆超;陈吉庆;周国平;吴升华;管亚飞;袁传顺;黄松明;郭锡熔;陈荣华 刊期: 2008- 06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诱导肾小管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化(EMT)的作用和细胞分子机制,主要是EMT过程中Erk1/2、P38MAPK、RhoA、RhoC、Snail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将HK-2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TGF-β1、5μg/L),MCP-1作用组(0.1、1、10、100μg/L),观察不同时间(12、24、48、72h)MCP-1刺激与α-S......
作者:李慧凛;郑法雷;赵班 刊期: 2008- 06
-
活化的STAT3蛋白质抑制剂PIAS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比较活化的STAT3蛋白质抑制剂(PIAS3)在人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ADPC)和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雄激素非依赖的关系.方法应用cDNA芯片技术筛选出AIPC中的上调基因PIAS3.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及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PIAS3在ADPC和AIP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结果(1)基因芯片结果显示PIAS3......
作者:甘琳;阴振飞;李鸣 刊期: 2008- 06
-
溶血磷脂酸对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建立的血脑屏障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A组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Ro31-8220)+LPA组.γ计数仪检测模型对125I-BSA的通过率;流式细胞仪检测PKC-α表达阳性的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比例;类鬼笔环肽染色观察BMEC的F-肌动蛋白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血脑屏障-紧密连接(BBB-TJ)改变;Western印迹法......
作者:甘娜;尹飞;彭镜;王卫东 刊期: 2008- 06
-
内质网应激、JNK通路在胰岛素抵抗发生中的相关作用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两个关键因素,但T2D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众多证据表明糖尿病时不同组织中的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ERS)的水平升高,二者均可通过c-Jun氨基端激酶(c-JunN-terminalkinase,JNK)通路的活化在胰岛素抵抗中发挥重要......
作者:侯志强;李宏亮;李光伟 刊期: 2008- 06
动态资讯
- 1 前列地尔联合乌司他丁对小儿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
- 2 喉罩与气管插管气道管理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围手术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影响
- 3 精准医学模式下结直肠癌研究现状及展望
- 4 多点穿刺持续灌洗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
- 5 中国肾性高血压管理指南2016(简版)
- 6 依据血流动力学变化改进烧伤休克期补液方案
- 7 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阿司匹林不能有效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 8 人类白细胞Ⅰ、Ⅱ类抗原的中分辨度基因芯片分型技术研究
- 9 伴小纤维受损周围神经病34例的临床、电生理及皮肤活检研究
- 10 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 11 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水平测定对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 12 Essex-Lopresti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 13 微波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 14 肺泡微石症一家系四例
- 15 积极建立脑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体系
- 16 脑红蛋白对氧糖剥夺/复氧复糖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自噬的影响
- 17 第439例 上腹不适—胃占位—胃黑色素瘤
- 18 心血管外科进展国际研讨会
- 19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11年并发胆囊结石行腹腔镜切除胆囊一例
- 20 局部RNA干扰下调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抑制大鼠颈静脉颈动脉间置模型静脉移植血管新生内膜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