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会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周刊,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信息情报部门所列的核心期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医学动态 、疑难病例析评、循征病例报告、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专题笔谈、心理与疾病、国内外学术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药与临床、临床医学影像、读者来信等栏目。刊物面向国内外全体临床医师,各级医院的医护及医疗技术与管理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动态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376-24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37/R
邮发代号: 2-588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1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4.00
杂志荣誉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出版周期:周刊
-
磁共振高清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腮腺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MR)高清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DWI)对腮腺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106例单发腮腺上皮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前均行常规MR及RESOLVEDWI检查.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均值,采用t检验分析腮腺上皮性肿瘤ADC值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价值.......
作者:文宝红;程敬亮;张会霞;张赞霞;王斐斐;薛康康 刊期: 2018- 17
-
LVIS辅助支架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LVIS辅助支架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41例采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破裂动脉瘤13例,破裂动脉瘤28例,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其即刻栓塞效果和远期栓塞效果,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效果.结果39例支架完全释放,2例释放不完全,成功率95.1%(39/4......
作者:徐德才;李健;姜之全 刊期: 2018- 17
-
高尿酸血症与血运重建术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血运重建术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血运重建且术前30d内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1528例,根据术前及住院期间两次非同日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尿酸正常组,平均随访时间达1818d.并对比两组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等终点事件.结果通过Logistic模型发现高尿酸血症是冠......
作者:彭丁;王韶屏;赵东晖;范谦程;姝娟;柳景华 刊期: 2018- 17
-
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在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分布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分布特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嘉兴市第一医院乳腺病科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30例浸润性乳腺癌确诊患者术后肿瘤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将标本沿中心分为两份,一份经包埋、冷冻切片后,采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中PD-1、TIM-3蛋白表达......
作者:沈辉;盛晗;陆建菊;冯超;姚明;潘欢;徐龙生;沈建芬;郑莹;周玉玲 刊期: 2018- 17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在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联合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和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在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确诊的42例单侧超急性期(14例,A组)和急性期(28例,B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TI和3D-pcASL图像.在扩散加权成像(DWI)病灶大层面测量梗死面积(SDWI)和脑血流量(CBF)......
作者:戴真煜;陈飞;姚立正;董从松;侍海存;潘平雷;刘洋;张志平 刊期: 2018- 17
-
湖北恩施土家族地区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BIN1、ApoE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湖北恩施土家族地区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BIN1、ApoE基因的多态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的107例aMCI患者(aMCI组),以及同期的150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均为土家族人群.应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LDR),检测BIN1基因rs744373、rs7561528、rs6733839三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以及Apo......
作者:陈娟;夏燕;高成林;王瑞璇;卢祖能 刊期: 2018- 17
-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退行性疾病的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对颈椎间盘突出症与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单节段Bryan人工间盘置换术且随访超过10年的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例,女性25例,年龄(46±8)岁.依据术前CT及MRI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颈椎间盘突出症组(27例)和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41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的临床功能指......
作者:宋卿鹏;田伟;何达;韩骁;张宁;王晋超;李祖昌 刊期: 2018- 17
-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脏器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肺动脉高压(PAH)是SLE患者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其发病率为0.5%~43%[1-2],且以亚洲人群较为多见.SLE患者的死亡率在过去50年中呈急剧下降趋势,但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SLE-PAH)患者的死亡风险仍然明显高于无PAH的SLE患者,两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8%及94.8%[3-4].近年来,关于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
作者:滕菲;关尚琪;梅轶芳;张志毅 刊期: 2018- 17
-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directcurrentstimulation,tDCS)是一项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治疗技术,因其具有无创、安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包括疼痛、帕金森病、癫痫、耳鸣、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成瘾等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1].本文就tDCS治疗抑郁障碍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和综述.一、tDCS治疗抑郁障碍的作用机制大量研究表明抑郁障......
作者:周琪琳;王红星;王迪;王玉平 刊期: 2018- 17
-
成功救治高龄双下肢严重挫压撕脱伤并大面积跟腱骨外露一例
患者,女,76岁,因被大巴车碾压双下肢疼痛、出血1h于2017年6月18日入院.入院前1h被大巴车车轮碾压双下肢,疼痛、伤口出血,出血量约800ml,无昏迷,伤后轻度烦躁、恶心无呕吐,无明显呼吸困难,无腹痛腹胀.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0余年,自行服药,具体不详,否认其他病史.查体:体温36.2℃,呼吸22次/min,脉搏92次/min,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
作者:陈泽群;任绍东;屠永刚;马邦兴;张史飞;袁浩彬 刊期: 2018- 17
动态资讯
- 1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重度低氧血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探索
- 2 双肺移植治疗重症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8例临床分析
- 3 插管型喉罩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全麻恢复期拔管反应的效果
- 4 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征求意见稿
- 5 外源性人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导致兔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 6 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视网膜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
- 7 关于论文写作中的作者署名与志谢
- 8 肠黏膜屏障与疾病
- 9 脑磁图与术中颅内电极在8例双侧颞叶癫癎诊断中的应用
- 10 老年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 1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究与思考
- 12 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的相关性
- 13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
- 14 Chiari畸形Ⅰ型家系中后颅窝形态的遗传性分析
- 15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传统核型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常克隆检测中的比较
- 16 第458例 慢性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右心房内血栓
- 17 医学论文中统计分析错误辨析与释疑(10)--定量资料分析方法的合理选择
- 18 自身骨髓干细胞移植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脏血流
- 19 CYP19A1、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病的相关研究
- 20 腰椎管狭窄与膝骨关节退变相关性的实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