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会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周刊,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信息情报部门所列的核心期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医学动态 、疑难病例析评、循征病例报告、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专题笔谈、心理与疾病、国内外学术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药与临床、临床医学影像、读者来信等栏目。刊物面向国内外全体临床医师,各级医院的医护及医疗技术与管理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动态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出版周期:周刊
期刊荣誉: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子宫瘢痕破裂致胎盘早剥一例
徐鑫;李艳;鄢励
关键词:子宫瘢痕, 子宫破裂, 胎盘早剥,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阴道流血, 人工流产, 脐带绕颈, 裂口, 月经, 术后, 规律, 实验室检查, 抗感染治疗, 子宫切口, 子宫穿孔, 周围组织, 诊断, 预后良好, 羊水指数, 血块
摘要:患者女, 29岁。因停经37+2周,下腹疼痛21 h,阴道流血2 h,于2000年9月2日19:30时入院。 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999年12月14日,孕期经过良好。曾于1999年作人工流产1次。于入院前1日22:30时出现不规律下腹胀痛,未见红,亦无阴道流水。于入院当日15:00时腹痛加重,呈坠胀感,阵发性,17:00时出现阴道流血,色鲜红,多于月经量,并有较大血块流出,无流水,无头晕、眼花及乏力等症状,无外伤史。体格检查:体温 37.2℃,脉搏 90次/min,呼吸 20次/min,血压 100/70 mm Hg,无贫血貌。单胎孕足月腹形,左下腹压痛(+),宫缩不规律,有间歇,但间歇时子宫张力较大。宫高34 cm,腹围96 cm,胎位:枕右前(ROA),胎心142次/min。阴道有少量暗红色血液流出。彩色超声:双顶径9.2 cm,股骨长6.9 cm,胎盘前壁2级早,羊水指数9.9 cm,子宫内口处可见3.1 cm×5.2 cm大小中强回声光团,胎盘下缘与子宫壁间可见1.0 cm×1.5 cm大小略低回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白细胞11.8×109/L,红细胞3.25×109/L,血红蛋白106 g/L,血小板102×109/L。尿常规:蛋白(++)。入院诊断:G2P0,孕37+2周, ROA; 胎盘早剥; 前置胎盘?急诊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见子宫下段左前壁,反折腹膜上约2 cm处有一3.0 cm×3.0 cm大小的破裂口,未见胎膜,无活动性出血,大网膜与此处的浆膜层有粘连,腹腔内有两个约5.0 cm×4.0 cm×3.0 cm大小的血块。立即剖宫挽出一男婴,体重3 300 g,脐带绕颈一周,1分钟Apgar评分9分;羊水呈粪汤样改变,约700 ml,胎盘附着前壁,子宫破裂口部分被胎盘覆盖,胎盘下缘靠近破裂口处有5.0 cm×3.0 cm的早剥面,破裂口周围组织很薄。行子宫破裂修补术,常规缝合子宫切口。术后抗感染治疗,于术后8 d痊愈出院。术后诊断:子宫瘢痕破裂; 胎盘早剥; 脐带绕颈。 讨论 该例子宫破裂的原因,可能为人工流产术子宫穿孔处瘢痕裂开所致,因发现早,处理及时使母婴预后良好。否则随着宫缩的进展,破口逐渐扩大,将出现子宫破裂的典型征象,母婴生命会受到严重威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