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会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周刊,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信息情报部门所列的核心期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医学动态 、疑难病例析评、循征病例报告、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专题笔谈、心理与疾病、国内外学术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药与临床、临床医学影像、读者来信等栏目。刊物面向国内外全体临床医师,各级医院的医护及医疗技术与管理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动态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出版周期:周刊
期刊荣誉: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颅脑外伤患者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的变化
黄曼;蔡华波;胡悦育;董晓巧
关键词:脑损伤, 炎症, 血液凝固
摘要:目的 观察颅脑外伤患者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的时程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39例作为颅脑外伤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静脉血体检时获得.颅脑外伤组静脉血在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2、3、5和7天获得.利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结果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1个月内死亡50例(36.0%),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6 h内开始升高,24 h内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6个时间点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分别为(10.5±4.3)、(14.7±6.9)、(12.4±5.4)、(10.0±4.6)、(7.8±3.8)、(6.0±3.0)U/ml,经协方差分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0.6)U/ml(P<0.001).经多因素分析,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OR 1.432,95%CI 1.194~1.719,P<0.01)是颅脑外伤1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死亡组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重型颅脑外伤组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显著高于中型颅脑外伤组(P=0.002).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与入院时GCS评分显著负相关(P<0.05).经多无线性同归分析,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与入院时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P=0.019)和D-二聚体浓度(P=0.012)显著正相关.ROC曲线辨别了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的预测界值(12.2 U/ml),对预测颅脑外伤1个月内死亡有较高的灵敏度(72.0%)和特异度(85.4%).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的曲线下面积(0.847±0.037)小于GCS评分(0.917±0.023)的曲线下面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结论 颅腩外伤后血液中微粒促凝活性升高,可能参与脑损伤的炎症反应和凝血级联反应,检测这个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