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会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周刊,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信息情报部门所列的核心期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医学动态 、疑难病例析评、循征病例报告、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专题笔谈、心理与疾病、国内外学术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药与临床、临床医学影像、读者来信等栏目。刊物面向国内外全体临床医师,各级医院的医护及医疗技术与管理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动态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出版周期:周刊
期刊荣誉: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医学杂志2018年第10期

超声引导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老年患者下腰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皮治兵;张钧凯;彭宇;金元;林海

关键词:超声检查, 多普勒, 脉冲, 疱疹, 带状, 神经痛
摘要: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对老年下腰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下腰或前腹壁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老年患者128例,性别不限,年龄65~ 75岁,带状疱疹病程1个月以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64),A组:单纯口服组(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西乐葆组+阿米替林.B组:脉冲射频组,在口服上述药物同时,采用便携超声仪,椎旁入路平面内技术穿刺,CT定位后行脉冲射频.两组出现爆发痛时均予以吗啡即释片10 mg口服.于治疗前(T0)、治疗1周后(T1)、2周后(T2)、4周后(T3)、8周后(T4),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疼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分,并观察吗啡用量.于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镇痛疗效分级,计算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T1、T2、T3、T4 VAS评分分别为(6.7±1.2)、(5.2±1.0)、(3.3±1.1)、(3.0±0.9)分,射频组分别为(3.1±1.0)、(2.2±0.7)、(1.4±0.5)、(1.2±0.5)分,组间同一时点比较,治疗后射频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925、19.662、12.580、13.987,均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TNF-α为(11.04 ±2.36) ng/L,射频组为(8.07 ±2.13) ng/L,射频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7,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IL-1β为(3.47±1.09) ng/L,射频组为(1.96 ±0.56) ng/L,射频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TNF-α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455、0.327,均P<0.05);治疗前后IL-1 β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369、0.357,均P<0.05).对照组T1、T2、T3、T4时点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8.5±1.5)、(7.3±1.4)、(6.2±1.3)、(6.0±0.9)分,射频组分别为(6.5±1.4)、(5.1±1.2)、(4.0±1.1)、(3.9±0.5)分,射频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98、9.545、10.335、16.318,均P<0.05).对照组T1、T2、T3、T4时点吗啡消耗量分别为(22.5±2.2)、(15.5±2.9)、(6.8±1.5)、(4.2±0.9) mg,射频组分别为(13.2±2.5)、(7.2±2.7)、(3.2±0.6)、(2.2±0.5)mg,射频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41、16.758、17.827、15.541,均P<0.05).操作过程中均无穿刺针误穿入腹腔、胸腔、内脏或血管等情况.结论 超声引导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治疗对下腰或前腹壁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确切,能减少患者吗啡应用,且患者不良反应少,其可能机制为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