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会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周刊,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信息情报部门所列的核心期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医学动态 、疑难病例析评、循征病例报告、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专题笔谈、心理与疾病、国内外学术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药与临床、临床医学影像、读者来信等栏目。刊物面向国内外全体临床医师,各级医院的医护及医疗技术与管理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动态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376-24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37/R

邮发代号: 2-588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1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4.00

杂志荣誉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出版周期:周刊
期刊荣誉: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第7期文章
  •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肿瘤细胞发生的潜在机制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干细胞和祖细胞上发现一些能够激发和促进恶性肿瘤生长的遗传标志,研究结果发表在2005年12月出版的杂志上(CancerCell,2005,8:479-484),研究发现干细胞和祖细胞对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种特定错误非常敏感,而这种特定错误可以导致染色体的异常.这种易感性可用来解释肿瘤初始细胞,即癌症干细胞,如何由一个正常细胞演变而来,也可解释癌症干细胞如何突变促进......

    作者:查颖 刊期: 2006- 07

  • 孕中期羊水来源胎儿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从胎儿组织和胎儿附属组织中分离出胎儿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1-3],胎儿MSC和成人组织来源的MSC具有相同的细胞形态和抗原表型,而且具有更强的增值、分化能力和高效转染、表达外源性目的基因的特性,为胎儿组织工程学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种子细胞来源[4,5].但采集胎儿组织或在孕期采集有形胎儿附属组织都不可避免地对胎儿、母体造成伤......

    作者:李现铎;耿红全;朱哲;潘骏;谢华;陈方 刊期: 2006- 07

  •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鞘内给药预防早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实验研究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luR)是一组新型的谷氨酸受体,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并与疼痛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中的第五型受体-mGluR5参与多种疼痛过程,电生理研究发现mGluR5主要在慢性伤害性疼痛过程中发挥作用[1],近来研究发现mGluR5的拮抗剂可以缓解外周神经损伤造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2],而2-甲基-6-苯基乙炔基嘧啶(MPEP)就是一种高效非竞争性的mGluR5拮抗剂[3].本研究目的是观察M......

    作者:闫洪彦;王波;左萍萍;杨楠;虞雪融;许力;黄宇光 刊期: 2006- 07

  • 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随着假体制备工艺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一种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成熟和标准的骨科治疗技术,然而,由于髋关节的解剖特点和术中假体安放的具体要求,THA原有术式存在切口长、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在保证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如何减小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对传统THA的切口及术中显露进行了改良,行小切口THA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

    作者:王卫明;赵德伟;王铁男;王本杰;芦健民;于晓光;田丰德 刊期: 2006- 07

  • 肥大细胞增生病患者皮肤组织中干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及意义

    肥大细胞增生病(mastocytosis,MT)是肥大细胞(mastocyte,MC)异常增生和聚集所致的疾病.一般MC聚集于皮肤,出现皮肤色素性斑块、丘疹或结节性损害;也可聚集于全身多系统中;但至今MC在MT中异常聚集的机理及MT的发病机制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作者:张利中;徐敏丽;苏秀兰 刊期: 2006- 07

  • 地塞米松和洛伐他汀对骨坏死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影响

    骨坏死常常由于摄取大剂量的类固醇或酒精而引起,会造成肌肉骨骼系统的残疾.大部分患者在股骨头坏死的几年内需要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骨坏死与服用类固醇激素有关.既往的研究发现皮质类固醇药物在老鼠多功能骨髓干细胞中会抑制骨髄干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增生及分化,增加脂肪生成.此现象被认为是类固醇药物造成骨坏死的一个重要机制.此外,也发现同时使用降血脂药物他汀,在老鼠及鸡的活体及细胞培养中,可避免类固醇药物所......

    作者:陈崇桓;张瑞根;何美泠;叶菁华;王国照 刊期: 2006- 07

  • 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相关问题研究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达到不可逆转的阶段,即股骨头已经发生塌陷并继发骨性关节炎时,为了止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关节置换手术是惟一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刘强 刊期: 2006- 07

  •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加替沙星和头孢美唑联合抗生素后效应期间大肠埃希菌形态学特征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是近年来评价抗菌药物药效动力学的重要参数[1].但对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PAE期间细菌形态学改变可反映细菌酶功能并可提示PAE产生机制[2].加替沙星和头孢美唑两药联合应用对大肠埃希菌PAE的影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应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加替沙星、头孢美唑单用及联合体外PAE期间大肠埃希菌的形态学变化,以探讨两种不同抗菌药物PA......

    作者:王睿;张永青;朱曼;张健鹏 刊期: 2006- 07

  • 股骨头修复与重建术后血运重建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

    目的评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NFH)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前后股骨头内血运变化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54例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存股骨头治疗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周进行股动脉插管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ARCO分期标准Ⅱ期33髋,Ⅲ期21髋.治疗方法分别为带旋股外血管升支髂骨瓣转移术23侧,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13侧,带旋股外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术9例,带旋股外侧动脉升......

    作者:赵德伟;王本杰;王卫明;于晓光;王铁男;孙强 刊期: 2006- 07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后骨坏死的血液学改变及相关基因检测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后骨坏死的病因学,以便用于非创伤性骨坏死的早期诊断和易感人群的筛选.方法取61例SARS后骨坏死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另取健康人群52名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等试验定凝血、纤溶指标,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仪测定因子VG1691A(FVLeiden)变、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结果SARS后骨坏死患者血液学因素改变明显,其中蛋白C(PC)、活化蛋白C......

    作者:孙伟;李子荣;史振才;张念非;韩呈武;丛笑;张远春 刊期: 2006- 07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