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会刊,是综合性医学学术周刊,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信息情报部门所列的核心期刊。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讲座、医学动态 、疑难病例析评、循征病例报告、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专题笔谈、心理与疾病、国内外学术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药与临床、临床医学影像、读者来信等栏目。刊物面向国内外全体临床医师,各级医院的医护及医疗技术与管理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研究动态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376-249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37/R

邮发代号: 2-588

出版周期 周刊

创刊时间 191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544.00

杂志荣誉 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中华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376-2491
  • 国内刊号:11-2137/R
  • 出版周期:周刊
期刊荣誉:1992年与1996年连续两次在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组织的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全国优秀期刊一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第39期文章
  • 注意菌群失调检测的方法

    菌群失调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症候群,但是其检测方法一直困扰着临床检验人员,从目前检测方法来看,大致上包括四大类方法即直接涂片法、平板活菌计数法、16SrRNA基因探针法及其生物芯片法等,现对此作一介绍.......

    作者:熊德鑫;伍丽萍 刊期: 2005- 39

  • 微生态调节剂对肝硬化肠屏障改变的干预作用

    肝硬化时肠屏障会发生一系列改变,特别是合并腹水及细菌易位(bacteriatranslocation,BT)时肠道通透性显著增加,且出现早于肠黏膜形态的明显变化[1,2].肝硬化患者十二指肠远端由紧密连接相连的肠上皮细胞间隙增宽,微绒毛变短、变粗等超微结构异常[3]导致机械屏障改变.抗体、溶菌酶、黏液及酸碱分泌减少;肠黏膜内pH下降,肠腔内pH上升;肠腔内胆盐缺乏均导致化学屏障改变.肝硬化患者结肠......

    作者:张澍田;赵海英 刊期: 2005- 39

  • 重视胃肠黏膜屏障的研究

    全国胃肠黏膜屏障临床与基础研究学术会议于2005年5月28至30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首届有关胃肠道黏膜屏障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400余人.会议中心内容是有关胃肠黏膜屏障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等方面研究进展.近年来,我国在胃肠黏膜屏障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作者:胡伏莲 刊期: 2005- 39

  • 微生态调节剂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观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国内报道失代偿性肝硬化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达20%[1].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险恶,为肝硬化重要的致死病因之一,因此及早积极迅速控制炎症是治疗SBP的重要原则.近年来我院在应用足量抗生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微生态调节剂整肠生及培菲康胶囊口服以防治SBP,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

    作者:关玉盘;尚占民;王澈 刊期: 2005- 39

  • 亚太地区引入胃内水球治疗肥胖症

    肥胖问题引致的相关健康问题已经为全球的医疗体系造成沉重负担.胃水球是新近发展的一种非外科手术减肥治疗,做法是利用内视镜,将可注入盐水的硅胶水球放入胃部内,为期4~6个月,用以缩减胃容量和减少空腹感,从而减少进食.置入胃水球后,进食低热量食物及增加活动量,有助提前出现饱腹感觉,从而达到更显著的体重减轻效果.......

    作者:梅力文;吴国伟 刊期: 2005- 39

  • 非甾体抗炎药物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预防和临床经济评价

    以阿司匹林为原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是一组具有共同的抗炎、止痛、退热治疗作用但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物质,是常见的处方药物之一.然而该类药物轻则可能引起恶心、反酸、烧心、消化不良、一般的溃疡症状,重则引起严重的出血、穿孔性溃疡等一系列胃肠道副作用,是继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后引起消化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二位病因,这使NSAI......

    作者:王吉耀;郭津生 刊期: 2005- 39

  • 肠黏膜屏障与疾病

    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黏膜不仅仅有消化和吸收功能,而且具有重要的防御性屏障功能.肠道是人体与外界环境间大的接触面,肠腔内有大量的细菌和多种毒素,但正常情况下,人们并不发生严重的感染或中毒性疾病.这主要是肠黏膜屏障有效地阻挡了外来微生物和毒素的侵袭,保证了机体的健康.然而,在多种应激情况下或肠黏膜局部受到破坏时,这种屏障功能减弱,存在于肠腔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和毒素便可跨过肠屏障,进入......

    作者:李世荣;杨欣艳 刊期: 2005- 39

  •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第一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纪要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第一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于2005年8月19至21日在广州召开.668人参加了大会,收到论文152篇.会议议题包括:早期大肠癌诊治、炎症性肠病诊治、感染性肠病诊治、全小肠镜检查、小肠出血病因诊断、经肠营养与小肠疾病外科治疗等.......

    作者:刘思德;白杨 刊期: 2005- 39

  • 替普瑞酮对类固醇致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替普瑞酮对类固醇激素所致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对照组、低剂量替普瑞酮组、中剂量替普瑞酮组和高剂量替普瑞酮组,每组10只.采用泼尼松龙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低、中、高剂量组替普瑞酮的剂量分别为50、100、200mg/kg,给药7d,每天1次.观察胃黏膜的病理变化,计算溃疡指数、胃黏膜组织学损伤指数,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和胃黏......

    作者:吕宾;张璐;范一宏;孟立娜;张烁 刊期: 2005- 39

  • 北京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幽门螺杆菌(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的耐药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从来自胃镜室的159例有上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取得胃窦黏膜组织,经微需氧条件培养获得临床分离的Hp菌株,采用E-试验的方法测定Hp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北京地区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999-2000年36.0%(18/50)和10.0%(5/50),2001-2......

    作者:成虹;胡伏莲 刊期: 2005- 39

点击排行